Acarbose與澱粉吸收

相較於西方人,東方人以米飯麵食為主食,常常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,因此飯後血糖的控制顯得更為重要。治療餐後高血糖的藥物有很多,其中,Acarbose可以抑制澱粉的消化,但對於澱粉攝取較少的西方人效果較不顯著。也因此大多數的Acarbose研究都是東方人為主,甚至在某些高澱粉族群有輕度體重下降的效果。

吃進體內的澱粉,少部分會被唾液的澱粉酶水解成多糖,之後在小腸內慢慢被胰澱粉酶分解成多醣及雙醣,再由α-glucosidases酵素分解成單醣吸收到血中讓血糖上升。Acarbose是一種α-glucosidases抑制劑,它是一種放射線菌(Actinoplanes utahensis)的產物,可以抑制小腸中澱粉的消化酵素,進而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而達到降低飯後血糖的效果。

 

因為其作用在小腸,因此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、腹脹、腹痛或腹瀉。

通常Acarbose在單獨使用時,不會產生低血糖,但如果有合併使用其他藥物產生低血糖時,必須服用單醣(葡萄糖碇)才能有效提高血糖。因為Acarbose會抑制多醣及雙醣的分解,無法及時補充治療低血糖症狀。

雖然Acarbose本身在人體的吸收極低(<2%),但在腎功能不良的患者,會導致藥物蓄積而增加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,所以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仍然須小心使用。此外,在腸阻塞、懷孕或哺乳的婦女,也不建議使用此類藥物。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