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運動心理學~動機的重要

運動心理學指的是運動的動機、情緒、壓力、焦慮與表現的關係。對於想減重的人來說,飲食控制跟運動是基本功,每個肥胖的人都知道要多運動,但是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,十個答應我要找時間運動的人,有九個找不出時間。給我的理由常常是工作太忙、下班太累、要顧小孩、甚至還有天氣太冷或太熱的理由,真的是會讓人翻白眼。體育署調查發現,不運動的前三大原因為沒有時間(52.1%)、工作太累(24.6%)、懶得運動(18.5%)。扣掉從事體力活的人不談,大多數從事靜態工作的肥胖患者,其實都有運動量不足的問題。如何改變他們的作息,其實需要提供一點動機。

運動是為了健康?坦白說,在無病無痛的肥胖者身上,很難用這個來說服他運動,通常是以經有了三高、或者心臟、腎功能出了問題,病人有了病識感,才願意起而行。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,一個生活被靜態工作填滿的人,要他每天運動半小時,或許比登月還難。所以需要更切身的需求來激發運動的動機,比如說三個月後要拍婚紗、告白被打槍、被同學嘲笑等關係到自身的面子問題,才會積極考慮瘦身。因此運動時間是擠出來的,跟牙膏一樣,等你越擠越多,自然就變成不可缺少的習慣。

 

每個人的身心狀況不同,要能深入了解他的想法來強化動機,才能讓減重的想法付諸實現。要讓一個糖成癮的肥胖患者戒掉含糖飲料,其困難度跟叫患者戒菸是同一個水平。如果患者有心減重,但同事、家人都喜歡訂飲料、吃零食,垃圾食物隨手可見,生活中處處是誘惑,這樣減重失敗是可以預期的。如何從改變的動機強化到行動力,再內化到生活,並不是簡單開個藥就能做到,這是每個減重團隊最困難、也是需要研究的課題。

 

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音樂來激勵自己,灌籃高手之所以火紅,就在於他激勵人心的劇情,讓你手癢想來投個籃。比如説運動時播放振奮人心的音樂,另外在家中貼標語讓你無時無刻都能看到、聽到、想到要來個伏地挺身,或者也可以設立獎賞方式,比如說達成階段目標可以有個輕旅行、看場電影,將動機轉化成行動力,不僅能形成正向循環、也可以減少腹胖的機率。由於每個人的生活型態、工作時間皆不相同,因此要提高動機、克服誘惑,除了本身的意志力外,還需要專科醫師、衛教師、甚至是家人共同努力,來擬定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。

 

 

 

TOP